**
当地时间2月18日,2025年国际雪橇联合会世锦赛在瑞士圣莫里茨落下帷幕,德国队延续了传统强队的统治力,包揽男子单人、女子单人两项冠军,而中国选手张毅在男子单人项目中以第9名的成绩刷新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佳排名,成为本届赛事最大黑马。

德国双星闪耀 技术优势难以撼动
男子单人决赛中,德国名将马克斯·朗格以3分45秒321的总成绩夺冠,领先第二名奥地利选手约瑟夫·科勒近1.5秒。“这条赛道弯道多、坡度大,但我的滑行节奏控制得非常好。”朗格赛后表示,女子单人项目上,德国选手汉娜·贝克尔以0.3秒的微弱优势险胜美国新秀艾玛·威尔逊,实现世锦赛三连冠,德国队教练组透露,团队通过风洞实验优化了运动员的俯冲姿势,并在起跑阶段采用新型冰刀设计,进一步巩固了技术优势。

中国雪橇崛起 张毅创造历史
22岁的中国选手张毅在男子单人项目中表现惊艳,尽管首轮因弯道失误暂列第15,但他在后三轮中连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最终以3分48秒902位列第9,超越日本选手青柳徹在2017年创下的第12名纪录。“第一次站上世锦赛领奖台是壹号娱乐 (中国)官方网站 - 相信品牌的力量梦想,但今天能突破自己更重要。”张毅赛后坦言,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颖指出,中国队通过引进外教、赴欧洲长期集训,已在起跑加速环节达到世界一流水准,但弯道技术仍需打磨。

赛道设计引热议 安全性再成焦点
圣莫里茨赛道因包含连续3个半径不足8米的“魔鬼弯道”成为选手挑战,女子单人赛预赛中,加拿大选手丽莎·布朗在高速过弯时发生侧翻,导致左肩脱臼,国际雪橇联合会技术委员会随后召开紧急会议,最终决定保留赛道设计但增设额外防护垫。“我们必须在刺激性和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。”赛事总监皮埃尔·杜邦强调,据悉,2026年米兰冬奥会赛道方案将参考本次争议进行优化。

科技赋能训练 多国尝试新方法
本届赛事中,多支队伍展示了科技对雪橇运动的革新,意大利队使用3D打印技术定制运动员专属头盔,减重10%的同时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;荷兰队则通过AI分析对手滑行数据,制定弯道超越策略,中国科研团队开发的“低温环境肌肉激活系统”也引发关注,该系统能帮助选手在零下20℃环境中保持爆发力,体育科技专家马丁·克劳斯认为:“未来五年,雪橇运动将进入‘毫米级竞争’,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可能改变奖牌归属。”

雪橇世锦赛德国队包揽双金 中国小将突破历史跻身前十

商业化进程加速 小众运动破圈尝试
尽管雪橇项目长期依赖政府资助,但本届世锦赛门票销量同比增长40%,瑞士电视台收视率创下近十年新高,国际雪橇联合会与瑞士钟表品牌天梭达成三年合作协议,后者将冠名青少年雪橇巡回赛,中国品牌安踏也首次为张毅提供定制比赛服,其背部龙纹设计在社交媒体获赞超百万次。“我们需要让观众感受到这项运动的艺术性。”营销总监索菲亚·陈表示。

雪橇世锦赛德国队包揽双金 中国小将突破历史跻身前十

展望冬奥 格局或将重塑
随着2026年米兰冬奥会临近,各队已进入备战冲刺阶段,德国队虽优势明显,但美国、奥地利等队通过归化东欧教练提升竞争力,亚洲方面,除中国外,韩国选手金敏俊也在本届世锦赛男子双人项目中获得第7名,呈现多点开花态势,国际奥委会委员萨拉·刘易斯预测:“雪橇奖牌分布可能打破欧洲垄断,这将是冬奥会历史上最具悬念的较量。”

(完)